前天,中国央行副行长,主管数字货币的最大领导范一飞行长在第一财经发表了长篇署名文章,阐述了关于央行对数字货币的几点考虑。这篇文章并没有引起业内的重视,因为都还没看懂到底是什么意思。
站在政策的角度讲,能够在这个时候发出这种全面的思考,代表了中国央行反客为主的自信,以及坚定了推动“主权”数字货币的决心。另外从学术和具体操作层面,非常详细的解释了中国央行推动的数字货币,到底如何落地的整个细节性思考,使得一些认为央行并不懂数字货币真谛的说法,变得有些苍白。但只能从最近的报道中,可以想见国家数字货币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如果中国即将发行数字货币,你可能会关心以下的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有炒作价值吗?
这个问题我不想展开来讲,但答案是肯定的,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其目标是取信于全球,要使得人民币国际化速度更快,除了主权信用的担保,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基于去主权化的共识机制。采用区块链技术,且发行量有限,尤其是做到了相对的匿名,而且可以合法的使用在各类市场,这样的主权“加密数字货币”才是迅速能够占领国际货币市场的杀手锏。因此,这样的主权数字货币,我认为未来升值的潜力是非常大的,但要想获取这一数字货币,首先你手里要有足够的现金,或者说硬币,就像你想要参加ICO,手上就得有以太坊或比特币一样。那么这一消息的放出,会不会突然增加社会对现金的需求呢?这个可能是央行层面需要防范的。
第二个问题,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对哪些机构的影响最大
如果央行数字货币开始发行,其实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在零售终端环节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对这类机构的冲击会非常得大。另外,既然是M0替代,那么一些不法分子或腐败分子手上的现金就会很麻烦,如果给这个兑换一个截止时间,那么有可能会把一些不法分子或腐败分子手上的钱给废掉,想想就很有意思。
第三个问题,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需要挖矿吗?
按照我的分析,是不需要挖矿的,因为最可能的算法是DPOS,未来会有很多银行申请成为记账节点(类似于固定的大矿工),来完成巨大的运算工作。但银行这类节点,对数字货币的支付和清算,不会起到实质性作用,跟具体某个银行没有太大的关系,各个节点都在为一笔数字货币的交易提供算力支撑,达到了区块链底下的分布式记账逻辑。也就是说,数字货币的账户,只有一个地址,没有具体的开户银行一说。
第四个问题,我现在电子银行里面的钱能变成数字货币吗?
这个问题非常关键,每个人都非常关心,实际上按照范一飞行长的解释,目前存在你银行账户上的那个钱,跟未来发行的数字货币,完全是隔离的,甚至可以说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系统。你可以把未来发行的数字货币,理解为银行的“纸黄金”,其价格可能会出现波动,也可以成为投资品,并且比纸黄金更先进的是,你可以拿着这个资产,去消费支付。对于央行来说,此数字货币的推出,确实可以降低民众对各类数字货币的追逐,稳定金融体系,保护主权货币,但也对现有的金融传导模式形成了挑战,具体实施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完善和思考的问题,但整体中国数字货币的轮廓已非常清晰。
最后,希望中国不要因为自己赶上了互联网革命、金融科技,以及移动支付的革命,而忽视数字货币的革命。日本之所以如此重视数字货币的发展,就是因为希望借助这次机会弯道超车,掌握金融方面的主动权。我们时常讨论什么是大国重器,但我们的认知,依然停留在有型的实体阶段,未来的世界,是程序化的虚拟世界,大部分人的思想和行为,并非受制于实体的威慑,而是根植于程序化的共识性,驾驭民众认知的能力,将决定二十一世纪谁会成为新的霸主。
文章编辑:丘比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qbite.com/bitcoin/2888.html